三峡晚报讯
本报记者周策 见习记者张诗琪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火爆学区房。为了孩子能有上优秀学校的机会,或是能拥有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不少家长去购置教育质量好的学校学区的房产,新学期的临近,加上楼市进入传统的“金九银十”,本就热度不减的学区房更是持续“发烧”。
买房就是买未来学区房热度不减
下一代的幸福生活,要从起跑线开始,要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说起,要从家门口有个好幼儿园、好学校、好老师开始。加上国家对房产一些调控,比如限购限贷等,不少购房者在选择房屋时,都表现得非常谨慎。不但在面积上要选择一次性到位户型,还要为了以后的孩子考虑,小区内是否有带着名额的小学、中学、高中等。
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房地产商的营销策略加上如今教育资源发展还未达到完全的均衡状态,学区房呈现出越来越火爆的态势。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家长跟风而上,不惜血本靠近名校购房。家住伍家岗的张先生说到,“我女儿明年刚好要上小学了,我跟她妈妈平时上班都很忙,我的父母也不在宜昌住,带孩子的重任就完全落在我们两口子身上。孩子眼看要上学了,接送还真是成了大问题,所以我们就商量着买一套离孩子上学近的房子住,这样能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将来孩子大一些,还可以自己上学,没有接送的烦恼了。”
还有不少家长持有“上名校,有前途”的思想,挤破脑袋让孩子往好学校钻。冯先生家庭条件不错,但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找房、买房也成了大困扰,“孩子要上学,当妈的心气高,非让宝宝去实验小学,在我看来,托关系、找人都不如直接买套承诺孩子上名校的房子靠谱。”
购房就是拼教育学区房成香饽饽
当房价涨时,学区房跟着涨;当房价降时,学区房还涨;当房不好卖时,学区房依旧好卖。面对这条“金科玉律”,学区房始终高昂着头,成为众人追捧的香饽饽。“择校”风盛行时,“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不公平”成为众矢之的。而学区划分一时间似乎解决了教育不公的问题。通过学区的划分,学生都能就近就读名校或者重点学校,但这样似乎又将教育与住房捆绑起来,促成了学区房的火爆。
而不少家庭由于自家房产所在的区域内没有好学校,是否可以通过置业迁移,来完成让孩子进入重点学校就读的心愿成为了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采访中记者发现,效法孟母择邻而居的家长并不少见,但大多也是无奈之举,以前是跟着孩子后面租房子,现在是跟着孩子后面买房子。
同时,学区房的地段、配套设施也相对较好。大部分学区房都因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通常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配套,如社区商业、医院等方面。不论是从生活的便利性,优质的配套资源还是教育问题考虑,学区房都是购房者内心中的最佳选择,能够满足人们生活和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尽管学区房价格不菲,但往往备受关注。
做了两年房产销售的吕小姐说道,“如今,除了价格之外,学区房已经是购房者们考虑买房的最关键因素了。同时,目前学区房的户型实用性好,针对大多数家庭的需求推出了多种户型供购房者选择。”
购房非小事谨慎考虑再定夺
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们总是煞费苦心,但业内人士提醒,购房置业并非小事,别真做“孟母”,三次迁房才最终安定,争取谨慎综合考虑后,一次性解决难题。
下手前先了解当地入学政策。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供应有限,楼盘在宣传上大做名校文章,抓住的就是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
虽然宜昌各区小学招生实行属地管理,实行“就近入学”的大原则,但各区的招生政策各有不同。“就近入学”在具体的执行上还有很多细节,对于购买“学区房”的家长来说,购房前应到区教育局查询清楚招生政策,并留意各名校近几年来的招生范围,尽量选一些常年归属在名校范围内的、更靠近学校的物业。
合同注明,避免买学区房无法读名校。过去,不少开发商均宣传自己的楼盘是“教育地产”,附近有多少家名校或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从幼儿园上到大学,但事实证明,并不是楼盘“近”名校就能“进”名校。置业者在购房前一定要咨询清楚,自己购买的学区房是否有学区名额。因为开发商毕竟不是教育机构,楼盘承诺的教育环境要受到第三方的制约。同时,在购买二手学区房的时候,一定要在付清全额房款之前确保房主的户口已经迁出。
早买不一定就早安心。孩子没到上学年龄,甚至孩子还没有出生,爸妈就买好了学区房备着。但每年学校的招生政策都会有变化,学校招生的限制也是会有的。因此不可太过未雨绸缪。